|
臨江仙 / 作者:辛棄疾 |
醉帽吟鞭花不住,卻招花共商量。
人生何必醉為鄉。
從教斟酒淺,休更和詩忙。
一斗百遍風月地,饒他老子當行。
從今三萬六千場。
青青頭上發。
還作柳絲長。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醉倒在帽子上吟唱,手中花鞭不停擺蕩。
卻邀花兒一同商量,人生何必沉醉于鄉。
不要斟滿酒杯,別再忙著吟詩。
一斗酒可以品味百次風月之地,讓那老子去行走吧。
從今以后,三萬六千個場景中,
青青發絲上還長著柳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辛棄疾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描繪了詩人陶醉于酒和詩歌之中,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和不羈的個性。然而,他卻意識到人生不能一直沉迷于醉鄉,需要理智地面對現實,并認識到醉酒和寫詩并非人生的全部。他呼吁自己不要再沉溺于酒和詩的忙碌中,而是要懂得欣賞生活中其他的美好事物。
賞析:
《臨江仙》是一首表達辛棄疾個人感慨和人生態度的詩詞。詩中的“醉帽吟鞭花不住”和“從教斟酒淺,休更和詩忙”展現了詩人豪情壯志和對詩酒生活的熱愛。然而,詩人意識到人生需要更多的面向和追求,他認為沉迷于醉酒和寫詩是不夠的,人生的價值還在于去欣賞其他美好的風景。詩中的“一斗百遍風月地,饒他老子當行”表達了詩人希望自己能夠多角度地體驗生活,不僅僅局限于醉酒和寫詩。最后兩句“從今三萬六千場,青青頭上發,還作柳絲長”則以形象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思考和對未來的期許。
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詞擅長表達豪情壯志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臨江仙》這首詩詞中的思想深邃,表達了辛棄疾獨特的人生觀和對自我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欣賞。這首詩詞通過鮮明的形象和抒情的語言,給人以啟示和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