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漫興作) / 作者:辛棄疾 |
未到山前騎馬回。
風吹雨打已無梅。
共誰消遣兩三杯。
一似舊時春意思,百無是處老形骸。
也曾頭上帶花來。
|
|
浣溪沙(漫興作)解釋: 《浣溪沙(漫興作)》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未到山前騎馬回,
風吹雨打已無梅。
共誰消遣兩三杯,
一似舊時春意思,
百無是處老形骸。
也曾頭上帶花來。
詩意:
這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春光和年華的懷念之情。詩人騎馬行至山前,但由于風吹雨打,已無梅花可觀賞。他與誰一起共享幾杯酒的消遣呢?他感嘆自己的身體逐漸老去,心境也變得無所寄托。然而,他仍然有過春光的美好回憶,并提到自己曾經頭戴鮮花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辛棄疾對逝去的春光和年華的懷念之情。通過描寫風雨中無梅的景象,詩人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逝去的感傷。詩中的“共誰消遣兩三杯”表現出詩人寂寞的心境,希望能夠與他人共享一些歡樂時光來減輕內心的壓抑。接著,詩人以“百無是處老形骸”來表達自己身體逐漸衰老的感嘆,感覺自己已經無處可去,無所寄托。然而,詩人仍然保留著對春光美好回憶的溫馨。最后一句“也曾頭上帶花來”表明他曾經年輕時充滿生機與活力,頭戴鮮花的形象也暗示了他曾經擁有過春天般的美好時光。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個人心境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對逝去春光的懷念和對衰老的無奈,同時也表達了對美好回憶的珍惜和對生命的思考。這種情感的流露以及對人生的反思,使得這首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動人的詩意,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感慨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