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辛棄疾 |
一片歸心擬亂云。
春來諳盡惡黃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夢魂。
爐燼冷,鼎香氛。
酒寒誰遣為重溫。
何人柳外橫雙笛,客耳那堪不忍聞。
|
|
鷓鴣天解釋: 《鷓鴣天》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片歸心擬亂云。
春來諳盡惡黃昏。
不堪向晚檐前雨,
又待今宵滴夢魂。
爐燼冷,鼎香氛。
酒寒誰遣為重溫。
何人柳外橫雙笛,
客耳那堪不忍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憂郁的情緒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兩句:"一片歸心擬亂云,春來諳盡惡黃昏",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彷徨和矛盾。"一片歸心擬亂云"意味著他內心的歸宿感如同飄忽不定的云一樣。"春來諳盡惡黃昏"則揭示了詩人對黃昏時分的厭惡,可能暗指他對逝去時光的憂傷。
接下來的兩句:"不堪向晚檐前雨,又待今宵滴夢魂"表達了詩人對雨夜的痛苦和渴望。他感嘆晚上檐前的雨水,暗示了他對生活中的困境和不如意的回憶。然而,他又期待著今晚的夢境,希望在夢中得到一些安慰和滿足。
下面兩句:"爐燼冷,鼎香氛。酒寒誰遣為重溫"描繪了一種冷寂和孤獨的氛圍。爐火已經熄滅,鼎里的香氣也漸漸散去,酒也變得冷冽。詩人感嘆無法找到一個伴侶來一起分享這些美好的時刻,渴望有人能陪他重溫過去。
最后兩句:"何人柳外橫雙笛,客耳那堪不忍聞"表達了詩人對外界嘈雜聲音的厭惡和對寧靜的向往。他聽到柳樹外傳來雙管笛的聲音,卻無法忍受這種打破寧靜的噪音。
整首詩詞以憂郁的情緒和對過去的思念為主題,揭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安寧的追求。辛棄疾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感官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矛盾和無奈之情。這首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一種靜謐而憂傷的感覺,體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情感表達和才華橫溢的藝術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