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 / 作者:辛棄疾 |
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
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淵明久矣,獨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
斜日透虛隙,一線萬飛埃。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買山自種云樹,山下劚煙萊。
百煉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臺。
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
|
|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解釋: 《水調歌頭(再用韻答李子永)》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
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淵明久矣,獨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
斜日透虛隙,一線萬飛埃。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買山自種云樹,山下劚煙萊。
百煉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臺。
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辛棄疾用水調歌頭的形式,以回答李子永的詩作而創作的。詩人開頭勸告李子永不要抒發幽憤之情,以一言試探彼此的心意。接著,辛棄疾以長安車馬道上平地崛起的景象來比喻自己,表達了自己雖然不如淵明(指唐代文學家楊炯)那樣有名望,但通過借用他的聲望來洗刷自己的污垢,寫出了歸來后在素壁上的詩作。斜陽透過墻壁的縫隙,一線光線中漂浮著無數的塵埃,形象地描繪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
詩的下半部分,辛棄疾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對自己人生的感慨。他左手持著螃蟹,右手持著酒杯,形象地展示了自己對世事的態度。他買下山脈,自己種植云杉和樹木,山下劈開煙霧,意味著他在塵世間尋求寧靜和追求理想的努力。他用自己的努力將瑣碎的事物變得有意義,萬事都應該以好的態度來看待。在這個人世間,輿論的變化如同車輪般,變幻無常。
最后兩句詩,辛棄疾以幽默的語氣提到了劉郎(指劉克莊,當時的知名詩人)在剛剛寫完一首詩后又看花去了,暗示了他對時人輕浮的嘲諷。
這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自嘲的語調,表達了辛棄疾對人生的感慨和對世事的看法。他以自己的經歷和努力,揭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世事的輪回。詩中的幽默和反諷也增添了詩詞的趣味性和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