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石門道中) / 作者:辛棄疾 |
山上飛泉萬斛珠。
懸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
閑略彴,遠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廬。
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
|
鷓鴣天(石門道中)解釋: 《鷓鴣天(石門道中)》是宋代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上飛泉萬斛珠。
懸崖千丈落鼪鼯。
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
閑略彴,遠浮屠。
溪南修竹有茅廬。
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辛棄疾對田園生活和隱居退隱的向往。
詩的開篇寫道:“山上飛泉萬斛珠。”這里描述了山上的飛泉,泉水如珍珠般閃爍,形象生動。接著描繪了“懸崖千丈落鼪鼯”,表達了懸崖陡峭,有靈巧的松鼠躍然其間,增添了山林的活力。
接下來的兩句“已通樵逕行還礙,似有人聲聽卻無。”描述了詩人行走于山林之間,盡管山路通暢,但仍然感到有人的聲音,但卻看不到人影。這里通過描繪詩人獨自行走的情景,傳達了一種寂寞和孤獨的意境。
后兩句“閑略彴,遠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廬。”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志趣。他輕松地在山間行走,遠遠望見了屹立在山巔的佛塔,又看到了溪水旁修建的竹屋。這里描繪了詩人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和對寧靜田園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詩人表達了在這樣的山水環(huán)境中,他樂意頻繁地往來,不介意杖屨頻繁踏過山間小徑。并以“老夫”自稱,暗示自己已經年過半百,可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享受晚年的安逸和寧靜。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水景色、獨自行走、修竹茅廬等場景,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然田園生活和隱居退隱的向往。他希望能夠遠離塵囂,過上寧靜自由的生活,享受晚年的安寧與樂趣。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示了辛棄疾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