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絳唇(留博山寺,聞光風主人微恙而歸,時春漲斷橋) / 作者:辛棄疾 |
隱隱輕雷,雨聲不受春回護。
落梅如許。
吹盡墻邊去。
春水無情,礙斷溪南路。
憑誰訴。
寄聲傳語。
沒個人知處。
|
|
點絳唇(留博山寺,聞光風主人微恙而歸,時春漲斷橋)解釋: 《點絳唇(留博山寺,聞光風主人微恙而歸,時春漲斷橋)》是辛棄疾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隱隱輕雷,雨聲不受春回護。
落梅如許,吹盡墻邊去。
春水無情,礙斷溪南路。
憑誰訴,寄聲傳語。
沒個人知處。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身處博山寺,聽到雷聲隱隱傳來的情景。雨聲沒有受到春天回歸的保護,將落梅吹得離開了墻邊。春水無情地阻擋了通往溪南的道路。作者感到無法傾訴自己的心聲,只能將思念寄托于聲音傳達給他人,卻不知道會有誰能聽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抒發了辛棄疾內心的情感和孤獨感。通過描繪雨聲、落梅和春水等元素,詩中流露出一種凄涼、寂寞的氛圍。隱隱傳來的輕雷聲似乎與作者的心情相呼應,表達了他內心的激蕩和不安。雨聲無情地掩蓋了春天的回歸,使得本應歡快的季節變得沉悶。落梅隨風飄落,象征著離別和不歸的寓意,吹盡墻邊,暗示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奈。春水阻隔了溪南的道路,給人一種無法抵達彼岸的無奈感。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的無處傾訴的心情,他希望通過聲音傳達自己的思念,但卻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夠理解。
這首詩以簡練而凄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作者的情感與大自然相融合,營造出一種細膩而深沉的意境。辛棄疾擅長以抒情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首詩也展現了他獨特的才華和對詩詞藝術的駕馭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