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江紅(中秋) / 作者:辛棄疾 |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風月。
況素節揚輝,長是十分清徹。
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
倩飛廉、得得為吹開,憑誰說。
弦與望,從圓缺。
今與昨,何區別。
羨夜來手把,桂花堪折。
安得便登天柱上,從容陪伴酬佳節。
更如今,不聽塵談清,愁如發。
|
|
滿江紅(中秋)解釋: 詩詞:《滿江紅(中秋)》
美景良辰,算只是、可人風月。
況素節揚輝,長是十分清徹。
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
倩飛廉、得得為吹開,憑誰說。
弦與望,從圓缺。
今與昨,何區別。
羨夜來手把,桂花堪折。
安得便登天柱上,從容陪伴酬佳節。
更如今,不聽塵談清,愁如發。
中文譯文:
美麗的景色,美好的時光,可算得上是迷人的風景和月色。
何況這樣莊重的節日,更是清澈明亮的。
有意登上樓閣,仰望著玉兔,不知誰豎起帷幕遮住了銀色的宮殿。
如同良好的音樂,被倩影吹拂開,由誰來述說呢?
弦與月亮,都有圓和缺。
今天和昨天,有何區別?
羨慕夜晚的人手中把著桂花,可以采摘。
如果能夠登上天柱,從容地陪伴著這美好的節日。
然而現在,不再聽到清新的言談,心情愁苦如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辛棄疾在中秋節時創作的,他以美麗的自然景色和歡慶的佳節為背景,表達了對美景和節日的贊美,同時抒發了內心的愁苦。
詩的開頭描繪了美好的景色,強調了迷人的風景和月色,暗示了作者對生活美好事物的欣賞和追求。接下來,辛棄疾將中秋節與明亮、莊重相聯系,強調了這個節日的特殊意義和清澈明亮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辛棄疾以登樓望月為主題,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他借助音樂的比喻,形容風吹弦樂,將美景與音樂相結合,營造了一種愉悅的氛圍。然而,詩的最后幾句流露出作者內心的愁苦和失落,他感嘆現在的境況與過去有何不同,心情愁苦如發。
整首詩詞以描繪美景和佳節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節日的贊美,反映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在表面的美好之下,透露出作者內心的愁苦和無奈,展現了他對逝去時光和現實的思考和感慨。這種矛盾和對比使得詩詞更富有情感和內涵,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