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卜算子(飲酒不寫書) / 作者:辛棄疾 |
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
廢盡寒暄不寫書,富貴何由得。
請看冢中人,冢似當時筆。
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
|
|
卜算子(飲酒不寫書)解釋: 《卜算子(飲酒不寫書)》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飲動連宵,一醉長三日。
廢盡寒暄不寫書,富貴何由得。
請看冢中人,冢似當時筆。
萬札千書只恁休,且進杯中物。
詩意:
這首詩以自嘲的方式表達了辛棄疾對自己飲酒作樂的態度。他以醉飲連續數宵來解脫自己,一次醉飲能使他陶醉長達三天。在這種放縱的狀態下,他完全不顧寒暄和社交禮儀,也不寫作任何文字。他認為富貴名利對于他來說并不重要,因為他無法得到真正的富貴。他向冢中的已故人物請教,發現那些安葬在冢墓中的人物都像當初的書寫之筆一樣,成為了過去的回憶。他認為自己的許多文字和書籍都可以放下,而更重要的是享受酒杯中的美酒。
賞析:
辛棄疾的《卜算子(飲酒不寫書)》是一首自嘲和豪放的詩詞,通過飲酒放縱的描寫,展現了他對富貴名利的淡薄態度和對享樂的追求。他用一醉長達三日來表達自己對于逃避塵世紛擾的渴望,他認為廢寒暄和不寫書是一種解脫。他對冢中人的描繪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和對已逝之人的敬意,他們都像是當初的書寫之筆,而自己的文字則相形見絀。他在詩末表示,文字和書籍可以放下,而更重要的是享受眼前的美酒。
這首詩詞中運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豁達灑脫、不拘小節的個性。通過對飲酒和文字的對比,他揭示了對于人生的一種態度,即放下功名利祿,追求內心的自由和快樂。整首詩以飲酒作為主題,通過對飲酒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逃避塵世的向往和對自我解脫的追求。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和思想上具有較強的個人色彩,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詩人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