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 / 作者:蘇軾 |
楚人少井飲,地氣常不泄。
蓄之為惠泉,坌若有所折。
泉源本無情,豈問濁與澈。
貪愚彼二水,終古恥莫雪。
只應所處然,遂使語異別。
泉傍地平衍,泉上山嵽嵲。
君子慎所居,此義安可缺。
古人貴言贈,敢用況高節。
不為冬霜干,肯畏夏日裂。
泠泠但不已,海遠要當徹。
|
|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解釋:
《次韻答荊門張都官維見和惠泉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楚人少井飲,
地氣常不泄。
蓄之為惠泉,
坌若有所折。
泉源本無情,
豈問濁與澈。
貪愚彼二水,
終古恥莫雪。
只應所處然,
遂使語異別。
泉傍地平衍,
泉上山嵽嵲。
君子慎所居,
此義安可缺。
古人貴言贈,
敢用況高節。
不為冬霜干,
肯畏夏日裂。
泠泠但不已,
海遠要當徹。
中文譯文:
楚地的人們少有井水的飲用,地下的氣息常常不會流失。蓄水成為這座惠泉,它的水源仿佛有所隱約。泉水本無情感,何必去詢問它的清濁。愚昧貪婪的人們,終將受到歷史的恥笑。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使語言產生不同的效果。泉水旁邊是平坦的土地,泉水上方是崇山峻嶺。君子應當慎重選擇居住的地方,這種義理是不能忽視的。古人注重言辭的贈送,我敢于使用高尚的詞句。它不會因為冬天的寒霜而干涸,也不會因為夏天的酷熱而裂開。泉水清澈悠揚,它要穿透遙遠的海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楚地的泉水為主題,表達了蘇軾對泉水的贊美和對人們行為的思考。詩中首先描述了楚地人們少有井水的飲用,這里的井水代指泉水。接著,蘇軾提到泉水被蓄存起來成為了惠泉,它的水源仿佛有所隱約,給人以神秘而美好的感覺。他認為泉水本無情感,不應該去論及其清濁,而那些貪婪愚昧的人們,卻被后世恥笑。蘇軾進一步指出,語言的表達也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因此不同的環境會使語言產生不同的效果。接下來,他通過描繪泉水周圍的景物(泉水旁邊是平坦的土地,泉水上方是崇山峻嶺)和對君子慎重選擇居住的地方的贊揚,強調了人們在選擇居住地時應該慎重考慮,不能忽視這種義理。最后,蘇軾通過形容泉水清澈悠揚,并要穿透遙遠的海洋,表達了泉水的持久之美和深遠的影響力。
整首詩以泉水為主題,描繪了泉水的品質和價值,并通過對人們行為和環境的思考,寄托了作者對人類行為的期望和對高尚品格的贊美。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泉水的贊美和對人們行為的反思,同時也體現了他對高尚品格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