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和 / 作者:劉克莊 |
一橐蕭然五鬼隨,竟椽名盛與文奇。
可曾天下無麟鳳,何必山中有虎羆。
蜂蠆尾猶如許毒,蜘蛛腹得幾多絲。
圣賢不校吾家法,車及蒲騷豈足師。
|
|
四和解釋: 《四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對世俗名利的淡漠態(tài)度。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一橐蕭然五鬼隨,
竟椽名盛與文奇。
可曾天下無麟鳳,
何必山中有虎羆。
蜂蠆尾猶如許毒,
蜘蛛腹得幾多絲。
圣賢不校吾家法,
車及蒲騷豈足師。
這首詩詞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和權(quán)勢的淡泊態(tài)度。詩中的"一橐蕭然五鬼隨"意味著作者心境超然,不受世俗的束縛。"竟椽名盛與文奇"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顧,認為這些榮譽和才華并不重要。
接下來的兩句"可曾天下無麟鳳,何必山中有虎羆"表達了作者對于珍稀之物的看法。他認為,天下并非沒有珍貴的事物,而是不必在山中尋找虎羆這樣的珍稀動物。
詩中的"蜂蠆尾猶如許毒,蜘蛛腹得幾多絲"描繪了微小的昆蟲,暗喻世俗中的瑣碎和繁瑣。這些瑣碎的事物對于作者來說,并不值得過多關(guān)注。
最后兩句"圣賢不校吾家法,車及蒲騷豈足師"表達了作者對于圣賢和古代文人的態(tài)度。他認為自己的家族傳統(tǒng)和古代文人的學(xué)問都無法成為他的師傅,因為他超越了這些局限。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作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表達了對世俗瑣碎的不屑和對珍稀事物的淡然態(tài)度。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傳統(tǒng)和權(quán)威的超越,展示了自己獨立思考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