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夜讀幾案間雜書得六言二十首 / 作者:劉克莊 |
陰德必食陽報,忮心終為餒魂。
智伯死而無后,愚公子又生孫。
|
|
冬夜讀幾案間雜書得六言二十首解釋: 《冬夜讀幾案間雜書得六言二十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對人生命運的思考和對智慧與愚昧的對比。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冬夜讀幾案間雜書得六言二十首
陰德必食陽報,
忮心終為餒魂。
智伯死而無后,
愚公子又生孫。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陰德、忮心、智慧和愚昧等概念的對比,探討了人生的因果和命運。首先,詩中提到了"陰德必食陽報",意味著積累善行的人最終會得到回報。這表達了作者對善行和正義的認同,認為善良的行為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接著,詩中提到了"忮心終為餒魂",暗示著心懷邪念和貪婪的人最終會受到懲罰。這種貪婪和邪念會導致靈魂的饑餓和空虛。作者通過這句話警示人們要遠離貪婪和邪念,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然后,詩中提到了"智伯死而無后,愚公子又生孫",暗示了智慧和愚昧的對比。智伯是指智伯娶妻無子,而愚公子則是指愚昧的人卻能生育后代。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知識的重視,認為智慧是一種寶貴的財富,而愚昧則是一種可悲的狀態。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善惡、智慧和愚昧等概念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命運和道德選擇的思考。它提醒人們要追求善行和智慧,避免貪婪和愚昧的陷阱,以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平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