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強甫蒙仲韻十首 / 作者:劉克莊 |
絕無上足擔簦至,僅有長須荷鍤從。
乍可沙邊狎蟲鳥,誰能池上送夔龍。
入耆英社老能幾,舉力田科今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應考擊到編鐘。
|
|
用強甫蒙仲韻十首解釋: 《用強甫蒙仲韻十首》是宋代劉克莊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絕無上足擔簦至,僅有長須荷鍤從。
乍可沙邊狎蟲鳥,誰能池上送夔龍。
入耆英社老能幾,舉力田科今不逢。
翠管檀槽方迭奏,未應考擊到編鐘。
中文譯文:
沒有人能夠背起重重的簦篷,只有長須的人才能從中獲益。
或許可以在沙灘上與昆蟲和鳥兒玩耍,但誰能將夔龍送到池塘上呢?
老年人進入耆英社團,能夠做些什么呢?他們的力量在現代農業(yè)中已經不再適用。
翠綠的管子和檀木槽不斷奏出美妙的音樂,但它們還沒有被用來演奏編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個人能力衰退的思考。詩中描述了一種失落感和對過去的懷念。
首先,詩中提到了無人能夠背起重重的簦篷,只有長須的人才能從中獲益。這里的簦篷可以被理解為一種負擔或責任,而長須的人則代表著有智慧和經驗的長者。這種對比暗示了年輕人在現代社會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以及老年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和作用。
其次,詩中描述了在沙灘上與昆蟲和鳥兒玩耍的場景,但誰能將夔龍送到池塘上呢?夔龍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著吉祥和權力。這里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世界中缺乏真正有力的領導者和英雄的失望。
接著,詩中提到了老年人進入耆英社團,但他們的力量在現代農業(yè)中已經不再適用。這里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老年人的經驗和能力在現代社會中可能被忽視或邊緣化。
最后,詩中描述了翠綠的管子和檀木槽奏出美妙的音樂,但它們還沒有被用來演奏編鐘。這里的對比暗示了作者對于美好事物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遺憾和不滿。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和個人能力衰退的思考,以及對于美好事物未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遺憾。它反映了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觀察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