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兩三首 / 作者:蘇軾 |
天公號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為一。
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無田憂入室。
不如西州楊道士,萬里隨身惟兩膝。
沿流不惡泝亦佳,一葉扁舟任飄突。
山芎麥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終無疾。
夜來饑腸如轉雷,旅愁非酒不可開。
楊生自言識音律,洞簫入手清且哀。
不須更待秋井塌,見人白骨方銜杯。
|
|
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兩三首解釋:
《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兩三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公下令不再下雨,連續十天的愁云密布成了一片。你家的田地水都淹了,我家沒有田地,憂慮進入了室內。不如西州的楊道士,行走萬里只帶兩個膝蓋。沿著水流航行也不厭煩,一片扁舟任由飄蕩。山芎、麥麴都不需要,泥濘的路上露宿也沒有疾病。夜晚饑腸如雷鳴般轉動,旅途中的憂愁只有酒才能開懷。楊生自稱懂得音律,手中拿著洞簫清雅而哀婉。不必再等到秋天井塌了,看到人們的白骨才端起酒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蘇軾和友人孔毅面對旱災的困境。天氣長期不下雨,連續十天的陰雨使人愁苦。孔毅家的田地被水淹沒,而蘇軾家沒有田地,也因此感到憂慮。作者提到了西州的楊道士,形容他行走萬里只有兩個膝蓋,意味著他過著簡樸的生活。即使沿著水流航行,也不覺得疲倦,只有一片小船在飄蕩。詩中還提到了山芎和麥麴,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東西,而泥濘的路上露宿也沒有給作者帶來疾病。夜晚蘇軾饑腸轆轆,只有酒才能解愁。最后,詩中出現了楊生,他自稱懂得音律,手中拿著洞簫吹奏出清雅而哀婉的音樂。最后兩句詩提到了等到秋天井塌了,才會看到人們的白骨,意味著作者對于旱災的擔憂和對生命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旱災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感嘆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自然災害的描寫和對不同人物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于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思考。作者通過描述孔毅家的田地被水淹沒,以及自己家沒有田地的情景,表達了對生活困境的憂慮和無奈。與孔毅相比,作者提到了西州的楊道士,形象地表達了簡樸生活的態度。無論是沿著水流航行還是在泥濘的路上露宿,作者都沒有感到厭煩和疾病,通過這些描寫,展現了作者堅韌不拔的精神。夜晚的饑餓和旅途中的憂愁,使作者只能依靠酒來尋求片刻的寬慰。最后,作者提到了楊生,他自稱懂得音律,手中拿著洞簫吹奏出清雅而哀婉的音樂。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通過藝術和音樂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抒發內心的情感。
整首詩詞以干凈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旱災的景象,通過對比和對人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詩中通過對自然災害和個人遭遇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無奈和對于人生的疑問。與此同時,通過對楊生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于簡樸生活和藝術的追求。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困境和苦難的思考,以及對于精神追求和內心寄托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