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 作者:蘇軾 |
寶云樓閣鬧千門,林靜初無一鳥喧。
閉戶莫教風掃地,卷簾疑有月臨軒。
水光瀲滟猶浮碧,山色空蒙已斂昏。
乞得湯休奇絕句,始知鹽絮是陣言。
|
|
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解釋:
《次韻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描繪了冬日西湖的景色。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寶云樓閣鬧千門,
林靜初無一鳥喧。
閉戶莫教風掃地,
卷簾疑有月臨軒。
水光瀲滟猶浮碧,
山色空蒙已斂昏。
乞得湯休奇絕句,
始知鹽絮是陣言。
譯文:
寶云樓閣熱鬧千門,
剛開始林靜無鳥聲喧。
閉戶不要讓風掃地,
卷簾間似有月垂前。
水光閃爍如碧浮,
山色漸漸褪去昏暗。
請賜一首湯休的絕句,
才知道鹽絮是虛言。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蘇軾在雪中游覽西湖的景色。詩中描繪了寶云樓閣的繁華,初冬時分的林木靜謐無聲,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對風的擔憂,希望不要讓風吹進自己的屋內。在這樣的環境下,蘇軾感覺到自己的窗前仿佛有一輪明月掛著。水面閃爍的光芒依然是湖水碧綠,山色逐漸從昏暗中變得清晰。最后,蘇軾希望能得到湯休這位著名詩人的絕句,以驗證鹽絮這種言辭的真實性。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冬日西湖的景色,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己的情感反應,表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蘇軾以寶云樓閣鬧熱鬧的場景開頭,通過對繁華景象的描繪,與后文的冷靜寂寥形成了鮮明對比。接著,他描述了初冬時分林木靜謐無聲的景象,以突出寂靜的氛圍。
接下來,蘇軾表達了對風的擔憂,他希望風不要吹進自己的屋內,這種表達既是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也體現了作者對寧靜和舒適的向往。
詩的下半部分,蘇軾運用對比手法,以水光和山色的變化來表現自然景色的變幻。水面的光芒仍然是碧綠的,而山色則從昏暗逐漸散去,清晰可見。這種變化不僅是自然景觀的變幻,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心境的變化,從靜謐中逐漸覺醒,尋找到內心的清明。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希望能得到湯休這位著名詩人的絕句的愿望。湯休是宋代著名詩人,蘇軾向他乞求絕句,既是對湯休才華的贊美,也是表達了蘇軾對詩歌創作的追求和表達了對鹽絮的懷疑,鹽絮在此可以指虛假的言辭或不實之詞。通過希望得到湯休的絕句,蘇軾希望能找到真實的詩句,以證明鹽絮的虛假性。這也暗示了蘇軾對于詩歌創作的追求,他渴望用真實和獨特的表達來描繪自然和人生。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的敏感和獨特的觀察力。同時,詩中還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考和對詩歌創作的追求,使整首詩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