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 / 作者:蘇軾 |
張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覺難。
事業已歸前輩錄,典刑留與後人看。
詩如琢雪清牙頰,身覲飛龍吐膽肝。
少負清名晚方用,白頭翁竟作何官。
|
|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解釋:
《村醪二尊獻張平陽》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對于張平陽的敬佩和欽慕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張公高躅不可到,
我欲挽肩才覺難。
事業已歸前輩錄,
典刑留與後人看。
詩如琢雪清牙頰,
身覲飛龍吐膽肝。
少負清名晚方用,
白頭翁竟作何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對張平陽的贊美和欽佩之情為主題。張平陽是公元11世紀宋代的一位重要官員和文人,他的才華和才德使蘇軾深感敬佩。
首節寫道:“張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覺難。”蘇軾意指張平陽地位崇高,難以親近,自己欲與之結交,卻感到困難。
第二節寫到:“事業已歸前輩錄,典刑留與後人看?!碧K軾稱贊張平陽在政治和法律事務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事跡將被記錄在前輩們的史冊中,并為后人所稱道。
接下來的兩句“詩如琢雪清牙頰,身覲飛龍吐膽肝。”表達了蘇軾對張平陽的文學才華和膽識的贊賞。蘇軾認為張平陽的詩才如同琢雪一般純凈,文采動人;他的膽識和勇氣則如同飛龍吐膽肝一般令人敬畏。
最后兩句“少負清名晚方用,白頭翁竟作何官?!北磉_了蘇軾對張平陽的遺憾和思考。蘇軾認為張平陽年少時沒有辜負他的清譽,但晚年卻未能得到應有的重用,蘇軾對此深感疑惑。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張平陽的敬佩和對他成就的稱贊。蘇軾贊美了張平陽的政治才能、文學天賦和膽識,但也對他的晚年遭遇感到遺憾和思索。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英才的推崇和對時光的感慨,展示了蘇軾對于人生和官場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