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事十首 / 作者:劉克莊 |
生長承平玩細娛,變興倉卒不支吾。
輕裘太守拋鈴下,寶玦郎君泣路隅。
諜報長驅殊未覺,經書大去可勝誅。
世間果有桃源否,千載無人更問途。
|
|
書事十首解釋: 《書事十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書籍的熱愛和對時代變遷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生長承平玩細娛,
變興倉卒不支吾。
輕裘太守拋鈴下,
寶玦郎君泣路隅。
這首詩詞的開頭表達了作者在和平時期的安逸生活中,以輕松愉快的心情享受書籍帶來的樂趣。然而,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時代的變遷和作者對此的無奈。"變興倉卒不支吾"意味著時代的變遷如此之快,以至于作者無法跟上變化的步伐。
"輕裘太守拋鈴下,寶玦郎君泣路隅"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員和文人的失望。"輕裘太守"指的是貪圖享受的官員,他們拋棄了責任,不再關心國家和人民的疾苦。"寶玦郎君"則指的是文人,他們在時代變遷中感到無助和困惑,甚至流淚于路隅。
"諜報長驅殊未覺,經書大去可勝誅"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知識的重要性和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諜報長驅殊未覺"意味著情報的傳遞如此之快,以至于人們無法及時察覺。而"經書大去可勝誅"則強調了書籍的力量,它們能夠傳承知識和智慧,甚至勝過戰爭的殺傷力。
"世間果有桃源否,千載無人更問途"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理想世界的思索和對于人們對未來的迷茫。"桃源"象征著理想的世界,而"千載無人更問途"則暗示著人們對于未來的道路缺乏探索和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書籍、時代變遷和人們的思考進行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知識的珍視、對于時代變遷的無奈和對于未來的迷茫。它呈現了一個思想深邃、富有哲理的詩人對于社會現實的觀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