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事十首 / 作者:劉克莊 |
漢重貂珰鼎軸輕,力扶弱勢賴公卿。
劾侯常侍如張□,訟石中書有更生。
伺夜九頭猶作崇,過時百舌未收聲。
虞廷可是無儀鳳,底事相看噤不鳴。
|
|
書事十首解釋: 《書事十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重貂珰鼎軸輕,
力扶弱勢賴公卿。
劾侯常侍如張□,
訟石中書有更生。
伺夜九頭猶作崇,
過時百舌未收聲。
虞廷可是無儀鳳,
底事相看噤不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書事的場景,通過對官員們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腐敗和官場黑暗的不滿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漢代時期的重貴之物——貂珰鼎為引子,暗示了當時的政治腐敗。"漢重貂珰鼎軸輕"意味著重要的事物被輕視,權力被濫用。接著,詩中提到了公卿們力扶弱勢,暗指他們依靠權貴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劾侯常侍如張□"表達了作者對官員們的不滿,暗示了他們的貪污腐敗行為。"訟石中書有更生"則指出了司法系統的腐敗和不公正。
"伺夜九頭猶作崇,過時百舌未收聲"揭示了黑暗的官場環境,即使是在深夜,也有人在進行不正當的活動,而百舌鳥的鳴叫也無法揭露這些黑暗。
最后兩句"虞廷可是無儀鳳,底事相看噤不鳴"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府的失望和無奈。"虞廷可是無儀鳳"指的是政府沒有像鳳凰那樣的儀態和品德,而"底事相看噤不鳴"則表示底層人民對這些黑暗事務的默默忍受。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當時政治腐敗和官場黑暗的揭示,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政府的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