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初七日壽溪十絕 / 作者:劉克莊 |
士不論窮達,離鄉即可哀。
白頭孫七十,歲歲埽松來。
|
|
二月初七日壽溪十絕解釋: 《二月初七日壽溪十絕》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士人無論貧富貴賤,只要離開故鄉就會感到悲傷的情感。詩中提到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已經七十歲了,每年都親自去修剪松樹。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士不論窮達,離鄉即可哀。
白頭孫七十,歲歲埽松來。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士人離鄉后的悲傷情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無論士人的身份貧富,他們一旦離開故鄉,就會感到內心的哀愁。詩中的白發孫子七十歲,每年都親自去修剪松樹,這種堅持和執著也體現了對故鄉的深深眷戀。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士人離鄉后感到悲傷,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種情感是人們對家鄉、親人和童年回憶的深深眷戀,體現了人們對故土的情感紐帶和歸屬感。
2.士人的無論貧富貴賤:詩中提到士人不論貧富貴賤,離開故鄉都會感到悲傷。這表達了士人對故鄉的情感超越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重要性,強調了人與故鄉之間的情感紐帶。
3.白發孫子的堅持和執著:詩中的白發孫子七十歲,每年都親自去修剪松樹。這種堅持和執著體現了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修剪松樹也可以理解為對故鄉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士人離鄉后的悲傷情感和白發孫子的堅持,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它讓人們感受到了離鄉背井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同時也傳遞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傳統價值的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