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 / 作者:蘇軾 |
山西從古說三明,誰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鯨鯢猶未掩,草中狐兔不須驚。
東州趙叟飲無敵,南國梅仙詩有聲。
向不如皋閑射雉,歸來何以得卿卿。
|
|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解釋: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是蘇軾的一首詩,描繪了一次獵狩的場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西從古說三明,
誰信儒冠也捍城。
竿上鯨鯢猶未掩,
草中狐兔不須驚。
東州趙叟飲無敵,
南國梅仙詩有聲。
向不如皋閑射雉,
歸來何以得卿卿。
詩意:
這首詩以獵狩為主題,表達(dá)了蘇軾對自然景物和人情的觸動。詩中描繪了山西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有豐富的獵物資源,然而,有人卻不相信這個(gè)地方也能孕育出杰出的文人。作者以竿上的鯨鯢(指大魚)和草中的狐兔來象征山西的獵物豐富,表示這里的獵物豐富到連竿上的大魚都還未完全遮蓋,草叢中的狐兔也不需要過分驚慌。接著,詩人提到了東州的趙叟和南國的梅仙,贊美了他們各自的才華。最后,蘇軾自嘲自己不如皋(指古代傳說中的射箭高手),并將自己的意中人與射雉相提并論,表達(dá)了自己歸來后期待與心愛的人相伴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獵狩場景,同時(shí)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敏銳觀察和感悟。通過對山西地區(qū)獵物豐富的描繪,蘇軾隱喻了這個(gè)地方的人才輩出,以及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他通過贊美東州的趙叟和南國的梅仙,表達(dá)了對他們才華的敬佩和欣賞。最后,蘇軾以自嘲的口吻提到自己不如皋,以及與意中人相伴的期待,突顯了他對情感和愛情的向往。
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富有韻律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詩人通過細(xì)膩的描寫表達(dá)了對自然和人情的熱愛和觸動。這首詩也體現(xiàn)了蘇軾對于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以及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