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和六首 / 作者:劉克莊 |
昨聞英斷有烹封,澤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衛足,曲蟠誰與木為容。
祠官失職慚虛蠹,野老無知禱象龍。
欲上高樓瞻魏闕,亂山千疊暮云濃。
|
|
又和六首解釋: 《又和六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昨天聽說英斷有烹封,
澤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衛足,
曲蟠誰與木為容。
祠官失職慚虛蠹,
野老無知禱象龍。
欲上高樓瞻魏闕,
亂山千疊暮云濃。
中文譯文:
昨天聽說英勇的人被處以極刑,
河畔上累積了許多忠臣的哀思。
聰明才智不如葵花般堅韌,
彎曲的蟠龍誰能與木頭相比。
祭祀官員失職,感到慚愧如蟲蛀,
鄉村老人無知地祈禱著神龍。
渴望登上高樓,瞻仰魏國的宮闕,
千重崇山之間,夜幕下云霧濃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和意象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中通過對英勇者被處以極刑的描述,暗示了社會的殘酷和不公。同時,作者通過描繪累積在河畔的忠臣哀思,表達了對忠誠和正直的贊美。
在第三、四句中,作者以葵花和曲蟠龍作比,表達了聰明才智和彎曲曲折之間的對比。葵花象征著堅韌不拔,而曲蟠龍則象征著復雜和曲折的人生。通過這種對比,作者暗示了堅韌和直接的品質勝過聰明和巧妙。
接下來的幾句中,作者揭示了社會中的不公和腐敗現象。祭祀官員失職,暗示了社會中的官員貪污和不負責任的行為。而野老無知地祈禱著神龍,則表達了對智慧和知識的渴望,以及對社會智慧匱乏的不滿。
最后兩句中,作者表達了對遠大理想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失望。欲登高樓瞻仰魏國的宮闕,表達了對權力和榮耀的向往。而亂山千疊、暮云濃密的描繪,則暗示了現實世界的困難和阻礙。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和意象的手法,揭示了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中的困境和不公。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對堅韌和正直品質的贊美,以及對遠大理想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