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記六言五首 / 作者:劉克莊 |
曾何薰兮琴調,亦聞鏗爾瑟聲。
愛清廟音倡嘆,嫌玉臺體浮輕。
|
|
雜記六言五首解釋: 《雜記六言五首》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劉克莊。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曾何薰兮琴調,
亦聞鏗爾瑟聲。
愛清廟音倡嘆,
嫌玉臺體浮輕。
譯文:
曾經沉浸在薰衣之中,感受琴音的調和,
也聽到悠揚的瑟琴聲。
我熱愛清寺廟中的音樂,發出嘆息和贊美,
卻嫌棄玉臺上的音樂顯得浮華和輕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音樂的感受和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態度。作者曾經被薰衣所迷,感受到琴音的美妙和和諧。他也聽到了瑟琴的悠揚聲音,這些音樂給他帶來深深的感動。作者特別喜愛清寺廟中的音樂,他對這種音樂表達了贊美和傾慕之情。然而,當他面對玉臺上的音樂時,他卻感到其中的輕佻和浮華,對此心生嫌棄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音樂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喜愛和對不同音樂風格的評價。詩中的"曾何薰兮琴調"和"亦聞鏗爾瑟聲"運用了象征手法,通過表現作者對琴音和瑟琴聲的感受,展現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之情。"愛清廟音倡嘆"一句表達了作者對清寺廟中音樂的贊美和傾慕,展示了他對這種音樂的高度評價。而"嫌玉臺體浮輕"則表現了作者對玉臺上音樂的不滿和質疑,認為這種音樂過于浮華和輕佻。
整首詩詞通過對比的手法,凸顯了作者對音樂的喜好和對不同音樂風格的態度。作者對清寺廟音樂的贊美和對玉臺音樂的嫌棄,反映了他對音樂審美的追求和對純粹、高雅音樂的向往。這種對音樂的態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對社會風氣的反思,對于過于浮華和輕佻的音樂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批評。整首詩詞以簡練的六言句式,表達了作者對音樂的深情和對審美的獨特見解,展示了宋代文人對音樂審美的追求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