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和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老子而今兩鬢霜,未應癡絕泥禨祥。
不能木末搴朝露,未免籬邊嗅晚香。
便合折來書卷畔,詎宜簪向寶釵傍。
漫山千樹方芽甲,肯信人間有早芳。
|
|
自和二首解釋: 《自和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如今老子的兩鬢已被霜染白,
還未成為癡傻的泥土的祭品。
無法去采摘朝露于樹梢,
免不了在籬笆邊嗅到晚香。
便合折來寫在書卷旁邊,
豈宜插在美麗的寶釵旁邊。
漫山遍布的樹木已經抽出嫩芽,
怎能相信人間已有早春的芳菲。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劉克莊對自己年老的感慨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的"老子"指的是自己,"兩鬢霜"象征著白發,暗示作者年事已高。他在詩中表示自己并沒有沉迷于世俗的榮華富貴,而是關注于自然的美和人生的真諦。作者感慨時光如梭,已經錯過了一些美好的事物,如采摘朝露和嗅聞籬笆邊的晚香。他認為自己應該把這些美好的事物記錄下來,寫在書卷旁邊,而不是沉迷于虛榮的世俗之中。最后,他以漫山抽出嫩芽的樹木來比喻人間的早春芳菲,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但也帶有對現實的懷疑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語氣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年老和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作者傳達了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世俗虛榮的反思。他通過"老子"和"兩鬢霜"的形象描繪了自己年事已高的狀態,同時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詩中的"朝露"和"晚香"象征著逝去的時光和美好的事物,作者認為自己已經錯過了這些美好。他提出了一個反思,即應該將這些美好的事物折疊在書卷旁邊,而不是追逐虛榮的世俗。最后,通過描繪漫山抽出嫩芽的樹木,作者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期望,但也對人間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自身的反思構成了一種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一種深沉而哲理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