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絕句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定本蘭亭傳贗久,黨公姜字發蒙初。
兒童若問何人寫,向道樗翁八十馀。
|
|
絕句三首解釋: 《絕句三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定本蘭亭傳贗久,
黨公姜字發蒙初。
兒童若問何人寫,
向道樗翁八十馀。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于蘭亭集序(一篇著名的書法作品)傳世文稿被偽造的事實的認識,以及對于真正的作者的追問。詩人提到了一個叫做黨公姜的人,他的字發蒙初啟,意味著他對于此事的認知剛剛開始。當兒童們詢問這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時,詩人指向了一個名叫樗翁的八十多歲的老人。
賞析:
劉克莊的《絕句三首》是一首反映對文學傳世作品真實性的思考的詩詞。詩中提到了蘭亭集序,它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被譽為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然而,由于歷經歲月變遷,傳世的蘭亭集序文稿可能被偽造或變異。詩人對于這一事實有所認識,他用“定本”來形容蘭亭集序傳世文稿已經被確認、定下來,而“傳贗久”則表示偽造的版本存在已久。這種現象使得真正的作者一直沒有被確立。
詩中提到的黨公姜是一位虛構的人物,他的字發蒙初啟,意味著他對于真相的認知剛剛開始。這里的用詞暗示了黨公姜是一個剛剛得知真相的普通人,他可能代表了廣大讀者群體。當兒童們對于蘭亭集序的作者產生好奇并詢問時,詩人指向了樗翁。樗翁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可能被詩人用來象征歷史的長河和傳承。通過這種方式,詩人表達了真正的作者已經遠去,只留下了歷史的痕跡和傳說。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于蘭亭集序真實性的懷疑和對于作者身份的追問。它通過暗示和象征的手法,展現了文學作品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和人們對于真相的探索。這首詩詞引發人們對于文學作品真實性的思考,喚起了對于歷史和傳承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