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歷歷曉風傳廟鼓,曈曈霽日上窗紗。
孫同魚隊忙觀社,翁入雞窠且守家。
已是濕灰并槁木,不知榆火與楊花。
燔山無覓之推處,誰道斯人羨四蛇。
|
|
寒食二首解釋: 《寒食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歷歷曉風傳廟鼓,
曈曈霽日上窗紗。
孫同魚隊忙觀社,
翁入雞窠且守家。
已是濕灰并槁木,
不知榆火與楊花。
燔山無覓之推處,
誰道斯人羨四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日期間人們去祭祀祖先和掃墓。詩中通過描繪細節,表達了作者對節日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寒食節的景象。"歷歷曉風傳廟鼓"形容了清晨的風聲傳遞著廟宇的鐘鼓聲,"曈曈霽日上窗紗"描繪了明亮的陽光透過窗紗照射進來的景象。這兩句詩以形象的描寫勾勒出了節日的清新和喜慶。
接下來的兩句"孫同魚隊忙觀社,翁入雞窠且守家"則描繪了人們慶祝寒食節的場景。"孫同魚隊"指的是人們觀看放魚的隊伍,"翁入雞窠且守家"則指的是老人們進入雞舍守護家園。這兩句詩通過富有生活氣息的描寫,展現了人們慶祝節日的熱鬧景象和對家庭的關愛。
接下來的兩句"已是濕灰并槁木,不知榆火與楊花"則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濕灰并槁木"指的是已經濕透的灰燼和枯死的樹木,暗示著歲月的無情。"榆火與楊花"則指的是春天的景象,但作者卻表示自己已不再了解這些景物,暗示著自己與時代的疏離和迷茫。
最后兩句"燔山無覓之推處,誰道斯人羨四蛇"則是作者對自己處境的思考。"燔山無覓之推處"表示作者已經迷失了前進的方向,"四蛇"指的是古代傳說中的四蛇,象征著財富和幸福。作者表達了對自己現狀的無奈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寒食節的景象和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迷茫的感慨,同時也反映了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