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洪侍御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幾回南向望蒲輪,聞引而西忽改轅。
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門。
鱗無嬰者寧非諂,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榮均臭腐,本來面目要常存。
|
|
送洪侍御二首解釋: 《送洪侍御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幾回南向望蒲輪,
聞引而西忽改轅。
小毖上求助初政,
大招公起入修門。
鱗無嬰者寧非諂,
膳有鬈如不必言。
膜外浮榮均臭腐,
本來面目要常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洪侍御離開的情景。洪侍御是一位官員,詩人劉克莊以送別的方式表達(dá)了對洪侍御的敬意和祝福。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和比喻,探討了人生中虛偽和真實的對比,以及面對挫折和變遷時的堅守本真的品質(zhì)。
賞析:
首句"幾回南向望蒲輪"描繪了洪侍御多次南下的情景,表達(dá)了洪侍御擔(dān)任重要職務(wù)的辛勤努力。"聞引而西忽改轅"意味著洪侍御在行進(jìn)的過程中遇到了變故,不得不改變方向,這可能是指他在政治上遇到了挫折或變化。
接下來的兩句"小毖上求助初政,大招公起入修門"表達(dá)了洪侍御對政治事務(wù)的參與和他受到的重用。這里的"小毖"和"大招公"可能是指洪侍御的官職或尊稱。"入修門"意味著他進(jìn)入政府門戶,參與政治的修養(yǎng)和學(xué)習(xí)。
下一句"鱗無嬰者寧非諂"意味著洪侍御在政治中堅持廉潔正直,不諂媚奉承。"鱗無嬰者"指的是沒有任何瑕疵的魚鱗,這里用來比喻洪侍御的廉潔品質(zhì)。
"膳有鬈如不必言"這句詩意味著洪侍御的飲食簡樸,不需要多言贊美。"鬈"是指膳食中的頭發(fā),用來比喻洪侍御的飲食樸素,不追求奢華。
最后兩句"膜外浮榮均臭腐,本來面目要常存"表達(dá)了詩人對虛偽和浮華的批判。"膜外浮榮"指的是外表上的虛假榮耀,"臭腐"意味著其本質(zhì)的墮落。而"本來面目要常存"則強調(diào)了真實和純粹的品質(zhì)應(yīng)該始終保持。
整首詩詞通過對洪侍御離去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他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探討了人生中真實與虛偽的對比,并呼吁人們堅守本真,不受外界浮華的誘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