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和 / 作者:劉克莊 |
范老登科猶別姓,余公應舉亦更名。
人心何止矛般險,世道于今砥似平。
到了赭衣同適市,知它白棓欲誰坑。
云端別有冥冥翼,不受虛弦浪箭驚。
|
|
六和解釋: 《六和》
范老登科猶別姓,
余公應舉亦更名。
人心何止矛般險,
世道于今砥似平。
到了赭衣同適市,
知它白棓欲誰坑。
云端別有冥冥翼,
不受虛弦浪箭驚。
中文譯文:
范老登科猶別姓,
我的老師范老登科成為進士,卻改了姓氏,
余公應舉亦更名。
我這位老師余公應舉也參加了科舉考試,結果也改了名字。
人心何止矛般險,
人心何嘗只是像鋒利的矛一樣危險,
世道于今砥似平。
如今社會的道德風氣與往日相比似乎平和了許多。
到了赭衣同適市,
穿上紅色的官袍一同進入市場,
知它白棓欲誰坑。
明白那些權貴欺壓百姓的真相,
云端別有冥冥翼,
在云端之上有著神秘的翅膀,
不受虛弦浪箭驚。
不會被虛假的言辭和攻擊所動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寫于宋代的作品。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老師和自己參加科舉考試的經歷,抒發了對當時社會和人心的觀察與思考。
詩中提到的范老和余公是兩位重要的人物,他們都通過科舉考試的晉身官場,但卻改變了原有的姓和名。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士人在進入官場后需要放棄自己原有的身份,以適應官僚體制的要求。這也暗示了社會對于個體的壓抑和局限。
接著,詩人用"人心何止矛般險"來形容人心的復雜和危險。這句話意味著人心不可預測,有時候比鋒利的矛更加危險。然而,詩人又用"世道于今砥似平"來描述當時的社會風氣,認為相較于過去,現在的社會似乎平和了一些。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赭衣"指代官袍,表示官員們穿上官袍后進入市場。他認為那些權貴欺壓百姓的行為是偽善的,是對人民的欺騙。然而,詩人相信在云端之上,存在著一種神秘的力量,它不會受到虛假的言辭和攻擊的影響,給人一種希望和慰籍。
整首詩詞通過對個體經歷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思考。詩人抒發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和對權力的警醒,同時也展示了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和對真實力量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