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汪守宗博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雖則凝香無幾日,攽條下教得民和。
迎來境內風謠美,仙去城中巷哭多。
應似柳侯驅癘鬼,又疑包老作閻羅。
眼看青史常如此,命制于天可奈何。
|
|
挽汪守宗博二首解釋: 《挽汪守宗博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雖則凝香無幾日,
盡管凝香只有短暫的時日,
攽條下教得民和。
以德治國,讓百姓和睦相處。
迎來境內風謠美,
歡迎到來的風尚和美好的傳言,
仙去城中巷哭多。
但仙人已離去,城中巷陌多有悲泣聲。
應似柳侯驅癘鬼,
應該像柳侯那樣驅趕疫病鬼魂,
又疑包老作閻羅。
又懷疑包老(指包拯)扮演閻羅(指司法官)的角色。
眼看青史常如此,
眼睜睜看著歷史常常如此,
命制于天可奈何。
天命安排如何能改變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凝香、攽條、風謠、仙人、柳侯和包老等形象來抒發時代的社會風貌和歷史滄桑。詩人表達了治國理政應該以德為本,讓百姓和睦相處的理念。詩中描繪了社會風尚和美好的傳言,但也提到了仙人離去和城中哭聲的悲涼之處,反映了現實中的變遷和離散。詩人將柳侯的形象與驅疫病鬼魂相聯系,寓意著治理時局需要有力的措施。另外,詩中提到包老扮演閻羅的懷疑,暗示了司法的公正與權力的關系。最后,詩人以對歷史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對歷史命運的無奈感。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具象的意象和隱喻的手法,塑造了一個既有現實感又有歷史感的社會畫面。它呈現了宋代時期社會變遷和治理的復雜性,以及人們對歷史變遷的思考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