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鄭子敬都承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向來俱觸相君嗔,里社追隨二十春。
尚記殘編燈下共,忽看華表路傍新。
行車不忍過三步,臨宋應難贖百身。
歲晚空山風雨橫,奠芻歸去倍傷神。
|
|
挽鄭子敬都承二首解釋: 《挽鄭子敬都承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向來俱觸相君嗔,
里社追隨二十春。
尚記殘編燈下共,
忽看華表路傍新。
行車不忍過三步,
臨宋應難贖百身。
歲晚空山風雨橫,
奠芻歸去倍傷神。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寫給鄭子敬都承的挽詩。詩人表達了對已故朋友的哀悼之情,詞中描繪了他們共同度過的時光和對逝去友誼的懷念之情。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和對離別的痛苦之感,同時也反映了歲月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常。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已逝友人的無盡思念之情。首句“向來俱觸相君嗔”,表達了他們兩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彼此常常開玩笑,相互間也有些許不滿。接著描述了他們二十年來在一起的經歷,共同度過的歲月。
第三句“尚記殘編燈下共”,描繪了他們一起讀書學習的情景,燈下共同努力,互相鼓勵。而第四句“忽看華表路傍新”,則突然轉換了場景,表達了在友人去世后,詩人在路上看到的陌生景物,暗示著友人已經離世,世事變幻,歲月不饒人。
接下來的幾句“行車不忍過三步,臨宋應難贖百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世的悲痛之情。詩人在路上行駛時,不忍心走過去,意味著他無法面對友人的離去,愿意為友人贖罪,但在現實中卻難以實現。
最后兩句“歲晚空山風雨橫,奠芻歸去倍傷神”,以自然景物來烘托詩人的悲傷心情。歲月已晚,寂靜的山中風雨交加,加深了詩人內心的傷痛。奠芻指的是為死者祭奠,歸去表示友人已經離去。整首詩構思巧妙,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深的哀傷和對友誼的珍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