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素隱非君子志,獨樂豈賢者心。
邀陶陸投蓮社,放山王入竹林。
|
|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解釋: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
素隱非君子志,
獨樂豈賢者心。
邀陶陸投蓮社,
放山王入竹林。
譯文:
青翠溪畔的草堂,六言詩的兩首:
隱居素淡并不是君子的志向,
獨自享樂怎能表現賢者的心性。
邀請陶淵明和陸游加入蓮社,
讓山王釋放自在地進入竹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劉克莊對自然和隱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對傳統文人的羨慕和敬仰。
第一句中的"素隱非君子志"暗示作者不滿足于世俗的成功和功名,而希望過一種簡樸淡泊的生活,這與當時士人追求官位和地位的社會氛圍形成對比。
第二句中的"獨樂豈賢者心"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的享樂與賢者的心志之間的沖突。雖然作者渴望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他也意識到這種個人主義的追求與賢者的品德和責任有所沖突。
第三句中的"邀陶陸投蓮社"暗示了作者向陶淵明和陸游這兩位文人偶像發出邀請,希望與他們一起參與文學創作和文化交流,共同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中的"放山王入竹林"表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向往,以及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的追求。
賞析:
《碧溪草堂六言二首》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由、淡泊和自然的向往,以及對傳統文人的羨慕和敬仰。詩中的對比和呼應,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與追求。他既渴望過一種隱逸的生活,追求個人的自由和快樂,又意識到這種追求與賢者的道德準則存在沖突。
通過邀請陶淵明和陸游這兩位文人偶像加入蓮社,作者試圖在文化交流與創作中找到一種平衡和滿足。最后一句中的"放山王入竹林"則象征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向往,寄托了他對自由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個人追求和社會責任之間的矛盾,以及對自由、自然和傳統文化的向往。它展示了一個文人內心世界的復雜性和紛擾,同時也是對當時社會價值觀的一種反思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