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和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那復熏衣事早朝,杖藜時赴野人招。
謀身不善交韓呂,度世猶堪訪賀喬。
杖有百錢尋酒盞,家無一物止詩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齊萬世標。
|
|
六和二首解釋: 《六和二首》是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那復熏衣事早朝,杖藜時赴野人招。
謀身不善交韓呂,度世猶堪訪賀喬。
杖有百錢尋酒盞,家無一物止詩瓢。
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齊萬世標。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己的困境和對時代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在宋代社會的悲憤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詩中展示了作者的貧困和無奈,但他依然保持著對儒家思想和士人風范的執著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境遇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第一句“那復熏衣事早朝”表達了作者身居朝廷,卻沒有權勢和利益,只能以貧苦之身出仕,早早起來赴朝堂的無奈。第二句“杖藜時赴野人招”中的“杖藜”是指作者行走時用來支撐身體的拐杖,暗示了作者行走辛苦,前往拜訪知己的情景。第三句“謀身不善交韓呂”指出了作者在政治上謀求發展時沒有善于交際的能力,無法與權貴建立有效的聯系。第四句“度世猶堪訪賀喬”中的“度世”表示作者對時代命運的思考,而“賀喬”則是指的賢人,表示作者仍希望能夠尋求賢人的指點和引導。
接下來的兩句“杖有百錢尋酒盞,家無一物止詩瓢”,表達了作者饑寒交迫的境況。他只有一根拐杖和一百文錢,用來尋求一杯酒的慰藉,而家中卻一無所有,只剩下一只用于寫詩的瓢。這種貧困的生活使得作者只能借助詩詞來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兩句“君看莘渭三王佐,何似夷齊萬世標”是作者對當時政治風氣的批判。莘渭三王是指宋代時期的三位重臣,他們在政治上有所建樹,但作者認為他們無法與夷齊相比。夷齊是指古代傳說中的賢臣,代表了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借此表達了對時代風氣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堅持和對理想的追求。盡管貧窮困苦,作者仍然堅守自己的信仰,并通過詩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時對現實社會進行批判。這首詩詞揭示了宋代社會的一些普遍問題,如官場腐敗、社會不公等,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儒家思想和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具有社會意義和思想內涵,展示了劉克莊的文學才華和對時代的關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