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趨出范圍表,席子主之大。
理同然不異,隅至此俱無。
圣豈東西判,游何內外拘。
鵠邊天浩浩,蝸角國區區。
廣可包三極,微寧泣一夫。
晚知莊老誕,終向孔門趨。
|
|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解釋: 《學進士作大方無隅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趨出范圍表,席子主之大。
理同然不異,隅至此俱無。
圣豈東西判,游何內外拘。
鵠邊天浩浩,蝸角國區區。
廣可包三極,微寧泣一夫。
晚知莊老誕,終向孔門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士子(指學子)參加科舉考試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進士科考試的描繪,詩中展示了作者對知識、才華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寓言的方式,通過對進士科考試的形象描繪,抒發了作者的感慨和思考。下面逐句進行賞析:
趨出范圍表,席子主之大。
"趨出范圍表"指的是在考試中超越已定的范圍和標準。"席子主之大"意味著坐在主位上的人的權威和重要性。
理同然不異,隅至此俱無。
"理同然不異"表示理論上的觀點和判斷并無差異。"隅至此俱無"說明在這樣的考試環境下,各種細枝末節的爭論和辯論都沒有了。
圣豈東西判,游何內外拘。
"圣豈東西判"表達了作者對圣人是否會拘泥于東西方的判斷的疑問。"游何內外拘"指出學子應該自由地游走于各種學問和知識之間,不受限制。
鵠邊天浩浩,蝸角國區區。
"鵠邊天浩浩"形容天空的遼闊無邊。"蝸角國區區"則是對國土狹小的形容,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里通過天地的廣闊和國家的狹小來表達作者對學識的廣博和個人的渺小的思考。
廣可包三極,微寧泣一夫。
"廣可包三極"指學識可以包容世界上的各種事物。"微寧泣一夫"意味著微不足道的人物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晚知莊老誕,終向孔門趨。
"晚知莊老誕"表達了作者對莊子和老子等古代思想家的思想的追溯和理解。"終向孔門趨"則是指作者最終會以孔子的學說為指導。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進士科考試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的廣博、學識的包容和個人的追求的思考。它批判了科舉考試的狹隘性,呼吁學子們要有開闊的視野和自由的思維,追求真正的學問和人生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