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獲一硯自和 / 作者:劉克莊 |
三硯聯翩買券成,絕勝玉杵聘云英。
拊摩無粟向肌起,涂抹有花從筆生。
韞匵每愁逢暴客,傾囊或笑費方兄。
古來事業由勤苦,不信磨穿道不亨。
|
|
再獲一硯自和解釋: 《再獲一硯自和》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硯聯翩買券成,
絕勝玉杵聘云英。
拊摩無粟向肌起,
涂抹有花從筆生。
韞匵每愁逢暴客,
傾囊或笑費方兄。
古來事業由勤苦,
不信磨穿道不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文人購買硯臺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于勤奮努力、不斷磨礪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首兩句"三硯聯翩買券成,絕勝玉杵聘云英"描繪了作者購買硯臺的情景。"三硯聯翩"形容硯臺們整齊排列,買來后成套,顯示了作者對于文房用具的熱愛和追求。"買券成"指的是作者購買硯臺的費用通過發行債券而籌集,"絕勝玉杵聘云英"則用比喻的手法,將硯臺比作勝過玉制的杵子,而使用這樣的硯臺就如同聘請了云英(指文人)一般,強調了硯臺在文人的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拊摩無粟向肌起,涂抹有花從筆生"描繪了作者使用硯臺的場景。"拊摩無粟向肌起"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拿著硯臺在手肌上輕輕摩擦的動作,以此來起墨。"涂抹有花從筆生"則表達了在硯臺上磨墨后,從筆尖上流淌出來的字跡宛如花朵綻放般的美麗。這兩句描寫了文人在創作過程中與硯臺的親密接觸,傳遞出對于藝術的追求和對于創作過程的熱愛。
接下來的兩句"韞匵每愁逢暴客,傾囊或笑費方兄"描述了購買硯臺的困擾。"韞匵每愁逢暴客"指的是作者每次購買硯臺時都擔心會遇到售價過高的商販,而"傾囊或笑費方兄"則表示作者愿意花費所有的積蓄來購買硯臺,即使這樣也愿意笑著與朋友分享。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購買硯臺的珍惜和對于創作工具的重視。
最后兩句"古來事業由勤苦,不信磨穿道不亨"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這兩句強調了事業的成功需要勤奮和毅力,通過磨礪和努力才能達到目標,否則道路將不通暢。這種態度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價值觀,強調了勤奮和努力對于實現個人事業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劉克莊的《再獲一硯自和》通過描繪文人購買硯臺的情景,表達了對于勤奮努力和不斷磨礪的價值觀。詩中巧妙地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展現了作者對文房用具的熱愛和對創作過程的追求。同時,通過對購買硯臺的困擾和對事業的思考,詩中傳遞出了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和對成功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勤奮努力、創作過程和個人事業的獨特見解,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