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荔二絕 / 作者:劉克莊 |
日三百顆沃镵涎,肘后丹方勿浪傳。
晚與放翁爭曠達,荔枝顛向海棠顛。
|
|
采荔二絕解釋: 詩詞:《采荔二絕》
朝代:宋代
作者:劉克莊
日三百顆沃镵涎,
肘后丹方勿浪傳。
晚與放翁爭曠達,
荔枝顛向海棠顛。
中文譯文:
一天有三百顆珍貴的荔枝果實,
珍貴的荔枝果實就像沃镵的涎液一樣豐盈。
我不愿將這珍貴的荔枝果實草率傳播。
傍晚時分,我與放翁爭論著誰更加豁達開放。
荔枝的枝條向上彎曲,就像海棠花的枝條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劉克莊的作品,以描繪采摘荔枝的場景為主線,表達了作者對荔枝的珍貴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天有三百顆沃镵(指荔枝)的果實,沃镵涎表示其果實的豐盈、鮮美。這里用珍貴的荔枝來比喻寶貴的文化遺產,強調其價值和稀有性。
第二句中,作者表達了自己不愿將這珍貴的荔枝草率傳播的態度。這里的肘后丹方指的是獨特的制作荔枝丹的秘方,作者認為這個秘方不宜被輕易傳承,暗示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珍惜。
接下來的兩句是作者與放翁的對話。放翁是指放翁(字子雄),他與作者爭論晚年的人應該懷有曠達的胸懷,開放的心態。作者通過與放翁的爭辯,表達了自己對于曠達開放態度的追求。
最后兩句以荔枝的形象作為象征,荔枝的枝條向上彎曲,就像海棠花的枝條一樣。這里通過對比描繪,表達了荔枝的珍貴和高尚,傳遞了作者對于文化的崇尚之情。
總而言之,這首詩以荔枝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對于珍貴文化的保護和尊重之情,表達了對于豁達開放態度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