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尚在朝廷記憶中,敢于父命擇西東。
觸憐家有百歲母,可使人嗤六十翁。
芰制子能華歲晏,莼羹吾亦感秋風。
書成藏向深山里,莫費君王遺所忠。
|
|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解釋: 《次韻湯伯紀送別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還在朝廷的記憶中,
敢于順從父命選擇東西。
令人憐愛的是家中有一位百歲的母親,
可引來人們對六十歲老人的嘲笑。
芰制子能夠保持華麗的容顏歲月青春,
莼羹也讓我感受到秋風的涼爽。
把這些書籍收藏在深山里,
不必浪費忠誠于君王的心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送別他的朋友湯伯紀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湯伯紀在朝廷中的崇敬和懷念之情。作者稱贊湯伯紀敢于遵從父親的命令,不畏艱險地選擇東西方之間的道路,表現出他的膽識和果斷。然而,作者也指出,雖然湯伯紀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但他在家中有一位百歲的母親,這使他成為了被人嘲笑的對象。這里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對老年人的不尊重和對年輕人的嘲諷。作者通過這個描寫,表達了對湯伯紀的同情和對社會對待老年人的不滿。
接下來,作者以芰制子和莼羹作為隱喻,表達了對湯伯紀的贊美。芰是一種水生植物,能夠保持鮮艷的容顏,象征著湯伯紀在朝廷中能夠保持青春的風采。莼羹是一種以莼菜為主要材料的湯羹,莼菜在秋天生長,因此莼羹也象征著秋風的涼爽。通過這兩個隱喻,作者贊美了湯伯紀在朝廷中的才華和品德。
最后,作者建議湯伯紀將自己的書籍收藏在深山中,不再費心忠誠于君王。這是對封建統治的批判,暗示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個人追求自由的呼喚。整首詩詞以送別之辭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湯伯紀的敬意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既有對朝廷事務的關注,又有對家庭和個人命運的關切,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