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 作者:蘇軾 |
西來煙障塞空虛,灑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馀。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
|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解釋: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來煙障塞空虛,灑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窮苦自招渠。
無人可訴烏銜肉,憶弟難憑犬寄書。
自笑迂疏皆此類,區區猶欲理蝗馀。
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黃。
久廢山行疲犖確,尚能村醉舞淋浪。
獨眠林下夢魂好,回首人間憂患長。
殺馬毀車従此逝,子來何處問行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浮云嶺山行捕蝗過程中的疲憊和內心的思考。詩人感嘆西方煙霧籠罩著遼闊的空虛,灑落在秋田上的雨水無法與之相比。他對新法帶來的清平生活感到不屑,認為自己的老身窮苦并非無法自招。無人可訴他烏銜肉的辛酸,他卻難以通過犬寄書來與思念的弟弟聯系。他自嘲自己的迂腐和愚昧,但仍然懷著消除害蟲的渴望。隨著霜風的逐漸增強,重陽節將至,溪邊的野菊金黃燦爛。盡管長時間的山行使他疲憊不堪,但他仍能在村子里陶醉舞蹈,享受自由自在的快樂。他獨自躺在林下,喜歡做夢,但回首望向人間,憂患仍然存在。他說他愿意放棄馬和車,離開這一切,詢問子由弟弟身在何處。
賞析: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的情感和思想。詩中描述了他疲憊的旅途,但也反映出他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清平生活的不滿。他思念弟弟,但又無法與之相聚,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牽掛。盡管面對困苦和憂患,他仍然保持著自嘲和樂觀的態度。他渴望改變現狀,理清社會問題,同時也展現了他對自由和快樂的向往。整首詩詞以山水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與詩人內心的對比來表達情感。蘇軾以獨特的方式展示了他的思考和對生活的態度,使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