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主簿母挽詞 / 作者:蘇軾 |
閨庭蘭玉照鄉閭,自昔雖貧樂有余。
豈獨家人在中饋,卻因麟趾識關睢。
云軿忽已歸仙府,喬木依然擁舊廬。
忍把還鄉千斛淚,一時灑向老萊裾。
|
|
余主簿母挽詞解釋:
《余主簿母挽詞》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閨庭蘭玉照鄉閭,
自昔雖貧樂有余。
豈獨家人在中饋,
卻因麟趾識關睢。
云軿忽已歸仙府,
喬木依然擁舊廬。
忍把還鄉千斛淚,
一時灑向老萊裾。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挽詞中的一篇,表達了對母親離世的悲痛和對母愛的懷念之情。詩人回憶起兒時在家中與母親相處的美好時光,盡管家境貧寒,但在母愛的滋養下,他仍然感到非常快樂滿足。詩人意味深長地說,不僅僅是家人給予了他物質上的滋養,更是因為母親的教誨和關愛,使他能夠獲得更高的認識和成就。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母愛的謳歌,展現了蘇軾對母親的深情厚意。首兩句描繪了家中的閨房,用"蘭玉"來比喻母親,形容她的美好和高貴。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在貧窮之中依然感到快樂和滿足,這是因為母親的愛護和教育,讓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滋養。
接下來的兩句詩以一種反問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敬愛之情。詩中提到"麟趾識關睢",關睢是古代傳說中的賢臣,具有聰明才智。詩人以關睢為比喻,暗示母親是識別自己才能的人,她看到了兒子的潛力和才華。
最后兩句詩是詩人對母親離世的悲痛表達。詩人形容母親已經歸于仙境,而他自己仍然在塵世中,感到孤獨和寂寞。他忍不住流下千斛淚水,灑在母親曾經的衣裙上,表達了深深的思念和痛苦。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哀思之情,展現了母愛的偉大和深遠影響。通過對母親的贊美和追思,詩人向讀者傳達了家庭情感和親情的重要性,同時也表達了對母愛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