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詩 / 作者:劉克莊 |
瀛洲學士風流遠,中葉唐慚貞觀唐。
靈武拾遺晚羈旅,開元供奉老佯狂。
戲苕翡翠非倫擬,撼樹蚍蜉不揣量。
賴有元和韓十八,騎麟被發共翱翔。
|
|
唐詩解釋: 《唐詩》是一首宋代劉克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瀛洲學士風流遠,
中葉唐慚貞觀唐。
靈武拾遺晚羈旅,
開元供奉老佯狂。
戲苕翡翠非倫擬,
撼樹蚍蜉不揣量。
賴有元和韓十八,
騎麟被發共翱翔。
譯文:
在瀛洲,學士風流遠離,
中葉的唐朝羞愧于貞觀時的唐朝。
靈武之地拾遺晚年的旅程,
開元時代為皇帝供奉的老者扮演瘋狂的角色。
戲弄藤蔓,仿佛翡翠也無法與之相比,
搖動大樹,蚍蜉也無法衡量。
多虧有元和和韓十八位仙人,
騎著神獸麒麟一同翱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種游戲化的方式表達了對唐朝文化的致敬和對歷史的思考。詩中提到了瀛洲、貞觀、靈武和開元等歷史時期和地名,這些都是唐朝的代表性元素。作者通過對這些元素的運用,展現了對唐朝文化的遠離和懷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一個風流遠離的學士,他遠離瀛洲,遠離了唐朝的輝煌。他看到了唐朝中期的衰敗,覺得與貞觀時期的唐朝相比,自己的時代感到羞愧。接著,詩人提到了靈武,這是一座歷史名城,暗示了他晚年的旅程。在開元時代,他被選為皇帝的供奉官,并扮演瘋狂的角色,這可能是對當時政治和社會狀況的一種諷刺。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戲弄藤蔓,仿佛翡翠也無法與之相比,搖動大樹,蚍蜉也無法衡量。這里的藤蔓和大樹可以被視為世俗的權勢和榮耀,而翡翠和蚍蜉則代表了普通人。詩人認為自己的人生追求超越了這些世俗的東西,超越了常人的境界。
最后兩句提到了元和和韓十八,他們是傳說中的仙人,騎著神獸麒麟一同翱翔。這里可能暗示了詩人對于仙境和超越凡塵的向往,也可以理解為對歷史名人的敬仰。整首詩以一種玩世不恭的口吻,表達了對唐朝的懷念和對歷史的思考,同時展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態度和對仙境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