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袁侍郎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華發始遭逢,其如道不同。
可曾留孟叟,俄已罷申公。
諫草多傳出,經疑盡解通。
豈無南董氏,奮筆紀孤忠。
|
|
挽袁侍郎二首解釋: 《挽袁侍郎二首》是劉克莊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華發始遭逢,其如道不同。
可曾留孟叟,俄已罷申公。
諫草多傳出,經疑盡解通。
豈無南董氏,奮筆紀孤忠。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寫給袁侍郎的挽詩,共分為兩首。詩中表達了對袁侍郎的敬意和惋惜之情。袁侍郎是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人,被任命為侍郎,即朝廷的官職,但因為政見不合,最終被撤職。詩中通過對袁侍郎的贊頌和悼念,表達了對他忠誠正直的品德的稱贊,同時也抒發了對時世變遷和友人離去的感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作者對袁侍郎的敬仰之情。首句“華發始遭逢,其如道不同?!币馕吨汤稍谕砟杲洑v了一些變故,他的道路與原來的道路已不同。接著,“可曾留孟叟,俄已罷申公?!边@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袁侍郎的思念和遺憾,暗示著袁侍郎可能沒有得到明君的賞識和支持,最終被迫辭職。第三句“諫草多傳出,經疑盡解通?!敝赋鲈汤稍谌温毱陂g,多次上書諫言,經過一番疑慮和思考,終于理解了他的意圖。最后一句“豈無南董氏,奮筆紀孤忠?!碧岬侥隙?,可能指的是南宋時期的董其昌,他也是一位忠于國家的文人。這句表達了作者對南董氏的贊揚,并以此來對比和襯托袁侍郎的孤忠之志。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文字和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袁侍郎的敬佩和惋惜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時期官場的風氣和政治環境。這首詩詞以其深遠的詩意和情感表達,展現了劉克莊作為一位宋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細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