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筆一首 / 作者:劉克莊 |
鄴下徐陳逐逝波,僅留老子尚婆娑。
吾宗世有戴花舞,大耋誰能鼓缶歌。
松下尋常無喝道,花間隨處有行窩。
癡人逐物回頭少,看到棋終恐爛柯。
|
|
從筆一首解釋: 《從筆一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鄴下徐陳逐逝波,
僅留老子尚婆娑。
吾宗世有戴花舞,
大耋誰能鼓缶歌。
松下尋常無喝道,
花間隨處有行窩。
癡人逐物回頭少,
看到棋終恐爛柯。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淡泊寧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自然、清靜生活的向往。詩人以寥寥數語,展現了自己對于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感嘆,同時對于一些珍貴的文化傳統的消逝感到惋惜。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自己對于生活的態度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簡潔的語言,通過對自然和人事的對比,表達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在描繪徐陳逝去的波瀾時,提到只有老子的影子留存下來,這是對于古代哲學思想的一種致敬和懷念。接著,詩人提到自己的宗族中有人戴花舞蹈,但已經年老,誰還能敲打缶(古代的一種樂器)唱歌呢?這里表達了對于年邁的自己和家族成員的思念和無奈。
詩中還描繪了松樹下的寧靜與花叢中的行窩,形成鮮明的對比。松樹下是詩人尋常的行走之地,沒有喧囂和喧嘩;而花叢中隨處可見行窩,揭示了生命在自然界的無處不在。這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的熱愛和對于生活的品味。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一種自省和反思。癡人逐物回頭少,意味著追求物質享受的人很少會回頭看一看自己所追求的東西是否真正有意義。看到棋終恐爛柯,暗示了當人們在事業或生活中已經取得一定成就時,也應當警惕自己不要因得意忘形而導致一切功成名就都毀于一旦。
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展現了劉克莊對于人生、自然和傳統文化的思考,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對于寧靜生活的向往。它通過對于物象的描繪和對于人生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傳統和價值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