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校書 / 作者:劉克莊 |
短衣穿結半瓢空,所住茅檐僅蔽風。
久誦經書皆默記,試挑史傳亦旁通。
青燈窗下研孤學,白首山中聚小童。
卻羨安昌師弟子,只談論語至三公。
|
|
村校書解釋: 《村校書》是一首宋代劉克莊創作的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短衣穿結半瓢空,
所住茅檐僅蔽風。
久誦經書皆默記,
試挑史傳亦旁通。
青燈窗下研孤學,
白首山中聚小童。
卻羨安昌師弟子,
只談論語至三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教書育人的村校先生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詩人形容自己穿著短衣,系著半個瓢,表示生活簡樸,經濟拮據。他居住的茅檐只能勉強遮風避雨。他長時間默默地誦讀經書,熟記于心。他也嘗試讀史傳,對歷史也有一定的了解。他在青燈下研習著孤獨的學問,而白發已經在山中聚集,他的頭發已經變白。然而,他羨慕著那些能夠接受更高深知識教育的學生,他們只談論論語和三公,這些都是儒家經典和政治人物。
賞析:
《村校書》通過對村校先生的生活狀態的描繪,表達了他樸素而艱辛的教書育人之路。詩中短衣、半瓢、茅檐等形象的描繪,展示了他貧困的生活環境。然而,盡管物質條件艱苦,他依然努力學習,默默耕耘,通過不斷閱讀經書和史傳,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詩中的青燈和白首形象,象征著他孤獨而堅持的求學之路,以及歲月的流轉,映照出他已經年邁的身份。最后,詩人表達了對那些能夠接受更高等級教育的學生的羨慕之情,他們能夠談論論語和三公,這象征著他們在知識和社會地位上的優越性。
這首詩通過樸實的語言,表現了一個村校先生的艱辛和追求。它讓人們反思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強調在不同條件下,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和追求是無止境的。它也引發了對社會不公和教育機會不平等的思考,同時贊美了那些能夠接受更多教育機會的人。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知識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生活的期待和渴望,具有深刻的人文主義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