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脫 / 作者:劉克莊 |
發脫紛紛不待爬,天將丑怪變妍華。
論為城旦寧非怒,度作沙彌亦自佳。
稚子笑翁簪柏葉,侍人諱老匣菱花。
霜寒尤要泥丸暖,慚愧烏巾著意遮。
|
|
發脫解釋: 詩詞:《發脫》
朝代:宋代
作者:劉克莊
發脫紛紛不待爬,
天將丑怪變妍華。
論為城旦寧非怒,
度作沙彌亦自佳。
稚子笑翁簪柏葉,
侍人諱老匣菱花。
霜寒尤要泥丸暖,
慚愧烏巾著意遮。
中文譯文:
紛紛揚揚的頭發自然散亂,不需要梳理。
天空將丑陋怪異的事物變得美麗。
如果說發為城墻上的旦角,它并不生氣;
如果說發像沙彌(佛教徒剛出家的年輕僧人),它也同樣美好。
年幼的孩子笑著給老人戴上柏葉做的發飾,
侍從小心翼翼地將菱花藏在老人的匣子里。
寒霜來臨時,特別需要用泥丸保暖;
我感到羞愧,將烏巾緊緊地遮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發脫為主題,通過描述發型的不同和與人們的關系,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俗、追求自由自在的心態。
詩人劉克莊以獨特的視角觀察發脫的狀態,認為紛紛揚揚的頭發并不需要束縛和整理,自然散亂反而更有一種自由自在的美感。他借此抒發了對于人們追求自然狀態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天將丑怪變妍華,論為城旦寧非怒”,表達了天空有神奇的力量,能夠將世間的丑陋、怪異之物轉化為美麗。將發比作城墻上的旦角和沙彌,詩人認為發脫無論是作為城墻的角落還是沙彌的發飾,都是美好的存在。
下一段描述了一個孩子給老人戴發飾的情景,以柏葉和菱花作為發飾的材料,表達了年幼與年老之間的關愛和尊重。
最后兩句“霜寒尤要泥丸暖,慚愧烏巾著意遮”,詩人意味深長地表達了自己對于保暖的需求和對于尷尬、困窘情況的遮掩與慚愧。這里的泥丸和烏巾,既有實際的保暖意義,也有對于內心的保護和自我安慰的寓意。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狀態的向往和對于自由、舒適生活的追求。通過發脫的形象,詩人喚起人們對于自我真實性的思考,呼吁人們擺脫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