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 作者:蘇軾 |
亂山環合水侵門,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九重新掃舊巢痕。
豈惟見慣沙鷗熟,已覺來多釣石溫。
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
|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解釋: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亂山環合水侵門,
身在淮南盡處村。
五畝漸成終老計,
九重新掃舊巢痕。
豈惟見慣沙鷗熟,
已覺來多釣石溫。
長與東風約今日,
暗香先返玉梅魂。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蘇軾自述的方式表達了他六年來離開京城,遠離政治權力的心境。詩人描述了自己的居住環境,山巒交錯,水流侵入門前,他身處淮南盡頭的村莊。他計劃在五畝土地上安度晚年,重新開始他的生活,重新掃除過去的痕跡。詩人不僅僅是看慣了沙鷗在這片水域熟悉地飛翔,而且感受到了來自石頭的溫暖,這暗示了他對自然的親近和寧靜的生活態度。他期待著東風的到來,暗香先飄回,表示他希望與春風共舞,重返自然的懷抱。
賞析:
蘇軾在這首詩詞中展現了一個返璞歸真,追求自然與寧靜的人物形象。他選擇了一個偏遠的村莊作為自己的歸所,與山水相依,遠離喧囂和紛擾。詩中的亂山與環合的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景觀,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舒適的氛圍。五畝土地的描述表達了他渴望平凡生活的愿望,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敬畏。
詩中的沙鷗和釣石是蘇軾熟悉的元素,它們象征著他對生活中細微之美的感知。沙鷗的熟悉和釣石的溫暖都傳遞了一種舒適和安逸的情感。詩人期待著東風的到來,希望與春天的氣息相遇,這象征著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詩人內心感受為主題,展示了蘇軾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詩人傳達了對平淡生活的追求,表達了對自然和內心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充滿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自然世界的深入觀察,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文人墨客的獨特視角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