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方辰孫赴崇安尉 / 作者:劉克莊 |
遁翁精舍久荒涼,君去應先炷瓣香。
疇昔二難賢可并,即今一個弱堪傷。
時平多有農耕野,官好渾無卒下鄉。
莫作尋常黃綬看,子真向亦尉南昌。
|
|
送方辰孫赴崇安尉解釋: 《送方辰孫赴崇安尉》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遁翁精舍久荒涼,
君去應先炷瓣香。
疇昔二難賢可并,
即今一個弱堪傷。
時平多有農耕野,
官好渾無卒下鄉。
莫作尋常黃綬看,
子真向亦尉南昌。
譯文:
遁翁的精舍早已荒涼,
你離去應該先燃香告別。
曾經的二難者賢者可并立,
如今只剩下一個軟弱可悲。
時下社稷太平,農民在田野勞作,
官員們都不肯下鄉巡視。
不要把尋常的黃綬看得太重要,
你真正的目標在南昌擔任尉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送別方辰孫赴崇安尉的作品。詩人描述了遁翁的精舍已經荒涼的景象,表達了對方辰孫離去的感慨之情。
詩的前兩句“遁翁精舍久荒涼,君去應先炷瓣香”通過描繪荒涼的精舍和燃香告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遁翁精舍”暗指離群索居、追求自由自在的境地,而現實社會的變遷使得這樣的理想境地已經荒涼不再。炷香則是離別時的一種儀式,表達了詩人對方辰孫的祝福和別離的愁緒。
接下來的兩句“疇昔二難賢可并,即今一個弱堪傷”抒發了詩人對方辰孫離去后,自己所處的境地的不如意和無力感。詩中的“二難賢”指的是曾經有兩個難題、兩個賢者,而現在只剩下一個人孤決困頓的情景。詩人將自己的軟弱置于離別之中,表達了離別后的失落和無奈。
最后兩句“時平多有農耕野,官好渾無卒下鄉。莫作尋常黃綬看,子真向亦尉南昌。”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狀況。時代太平,農民忙于農耕,而官員們卻不肯下鄉視察民情。詩人提醒方辰孫,不要被看重的官位所迷惑,真正的目標在南昌擔任尉官。
整首詩通過描述荒涼的精舍、燃香告別、自身的軟弱與失落,以及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展現了詩人對方辰孫離去的思念之情和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方辰孫的祝福和對未來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