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胡仲威文藁 / 作者:劉克莊 |
熟讀執事文,恍如入寶山。
瑰異千萬種,一一無可刪。
瑤草既俯拾,珠樹亦仰攀。
美玉不知數,照映穹壤間。
大者中圭瓚,小者堪佩環。
居然郊廟器,胡為委荊菅。
嗟余頗識寶,對之清涕潸。
攜寘蔀屋內,虹氣驚市阛。
常恐陽虎輩,竊去亡繇還。
何當變姓名,袖出函谷關。
|
|
題胡仲威文藁解釋: 《題胡仲威文藁》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熟讀執事文,恍如入寶山。
瑰異千萬種,一一無可刪。
瑤草既俯拾,珠樹亦仰攀。
美玉不知數,照映穹壤間。
大者中圭瓚,小者堪佩環。
居然郊廟器,胡為委荊菅。
嗟余頗識寶,對之清涕潸。
攜寘蔀屋內,虹氣驚市阛。
常恐陽虎輩,竊去亡繇還。
何當變姓名,袖出函谷關。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和文物的熱愛與珍視之情。
詩中第一句表達了作者熟讀經典文獻的感覺,宛如置身于珍寶之山中。他認為古代文化猶如寶山,無盡而珍貴。
第二句表達了作者對這寶山中的各種珍奇異寶的熱愛,表示每一種都是無法刪除的。
第三句以瑤草和珠樹為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珍寶的渴望和向往,無論是珍貴如瑤草還是高聳如珠樹,他都希望能夠親身接觸。
接下來的兩句繼續強調了美玉的珍貴,它們無法被計算或估量,反射著天地間的光芒。
第六句以中圭瓚和佩環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古代器物的喜愛,無論是大而莊重的中圭瓚,還是小而精致的佩環,都是值得珍藏的。
第七句提到了郊廟器物被胡人委棄的情景,作者感到惋惜和痛心,反問胡人為何將這些寶貝拋棄。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寶物的深深理解和珍視之情,他對這些寶物感到心痛,甚至流下了清澈的淚水。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將這些寶物帶回家中,使得家中充滿了寶物的氣息,甚至驚動了市集上的人們,形容它們的珍貴和璀璨。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寶物被小人竊取的擔憂,希望有一天能夠改變自己的身份,將寶物帶出這個危險的地方。
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古代文化和文物的熱愛,以及對它們珍貴價值的認識。同時也表達了對這些寶物被拋棄和遺失的惋惜之情,以及對小人盜竊的擔憂。整首詩詞意境高遠,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古代文化和傳統價值的執著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