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晤上人詩卷 / 作者:劉克莊 |
星星短發茁霜根,今后村非昔后村。
無客雨中能裹飯,有僧月下忽敲門。
佛為摩頂雖真覺,儒勸加巾亦格言。
師不茹葷余止酒,何時煮茗得重論。
|
|
題晤上人詩卷解釋: 《題晤上人詩卷》是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星星短發茁霜根,
今后村非昔后村。
無客雨中能裹飯,
有僧月下忽敲門。
佛為摩頂雖真覺,
儒勸加巾亦格言。
師不茹葷余止酒,
何時煮茗得重論。
中文譯文:
星星短發茁霜根,
今后的村莊與過去不同。
雨中無客能捆裹飯,
月下有僧忽然敲門。
佛陀雖然摩頂可以真正感受到,
儒家勸人戴巾也有道理。
師傅不吃肉卻止酒,
何時能夠煮茶重談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富有哲理的場景,表達了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修行與學問的思索。
首先,詩人通過“星星短發茁霜根”來形容今后的村莊和過去的村莊的不同。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對時光流轉和社會變遷的觀察和思考。它暗示著人們的生活環境和條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而人們應該適應變化。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雨中無客能捆裹飯,月下有僧忽然敲門的情景。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的簡樸和寧靜的向往。無客能捆裹飯意味著生活的艱辛,而有僧忽然敲門則展示了一種虔誠和宗教的存在。這里的雨中和月下都是象征著靜謐和寂靜的場景。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提到佛摩頂和儒家勸人加巾。佛為摩頂雖然真實感受到,儒家勸人加巾也是有道理的。這里表達了詩人對于佛教和儒家學說的尊重和認同。佛摩頂一詞指的是佛教修行者摩擦頭頂,以增加對于人生的思考和領悟。而儒家勸人加巾則是指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這兩句表達了一種對于不同修行和學問的理解和接納。
最后兩句“師不茹葷余止酒,何時煮茗得重論。”表達了詩人對于修行和學問的向往。師傅不吃肉只停止飲酒,暗示了修行者要保持清凈的身心以追求更高的境界。而何時煮茗得重論則表達了詩人對于喝茶與學問交流的期待,茶作為一種文化和儀式,象征著清靜和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寂靜的場景和對于修行與學問的思考,表達了對于寧靜生活和哲學追求的向往。它通過佛教和儒家的觀念,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修行的方式。這首詩詞給人一種平和、思索的氛圍,讓人沉浸其中,感受到詩人對于人生和哲學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