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南渡鈞樞后,宣和節義門。
依然窶人子,不似貴公孫。
苦李無誰采,甘棠在處存。
遙知宦游地,巷哭更招魂。
|
|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解釋: 詩詞:《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作者:劉克莊
朝代:宋代
挽建昌詹使君二首
南渡鈞樞后,
宣和節義門。
依然窶人子,
不似貴公孫。
苦李無誰采,
甘棠在處存。
遙知宦游地,
巷哭更招魂。
中文譯文:
挽辭建昌詹使君(題名)
第一首:
自南渡鈞樞之后,
在宣和節義的門下。
盡管仍是貧窮之人,
并不像富貴的公孫。
苦李花無人采摘,
美麗的甘棠卻依然存在。
遙遠地了解到仕途之地,
街巷中的哭聲更加招引亡魂。
第二首:
南渡鈞樞之后,
在宣和節義的門下。
依然是貧困的子弟,
與富貴的公孫不同。
苦李花無人采摘,
美麗的甘棠依然生長。
遙遠地了解到宦游之地,
巷子里的哭聲更加招引亡魂。
詩意和賞析:
這是劉克莊寫的一首挽辭詩,用來懷念建昌詹使君。詩中描繪了南渡鈞樞(指北宋時期欽宗)之后的時代,以及作者對時代變遷和社會不公的反思。
首先,詩中提到了宣和節義門,宣和是北宋時期的一個官職,節義門則指的是宣和節義使的門下。這里可以看出,詹使君曾在官場中擔任重要職務,但他的遭遇并不如貴族公孫般幸福富貴。
其次,詩中提到了苦李和甘棠兩種花。苦李花被忽視而無人采摘,而甘棠則在某個地方依然存活。這可以理解為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揭示。苦李花象征著貧苦人民,他們的努力和價值被忽視;而甘棠則代表著美好而富裕的生活,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這反映了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富分化。
最后,詩中提到了宦游之地和巷子里的哭聲。宦游指的是官員在地方任職,離開家鄉的情況,而巷子里的哭聲則暗示著人們的痛苦和無奈。這里作者表達了對官場腐敗和社會不公的批評,認為在宦游之地,人們的苦難不斷,社會的傷痛愈發顯現。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建昌詹使君的挽詞,揭示了北宋時期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作者以質樸的詞句,表達了對貧困人民的關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展示了他對時代變遷的深刻觸動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