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儒 / 作者:劉克莊 |
先儒緒業有師承,非謂聞風便服膺。
康節易傳于隱者,濂溪學得自高僧。
眾宗虛譽相賢圣,獨守遺編當友朋。
門掩荒村人掃跡,空鈔小字對孤燈。
|
|
先儒解釋: 詩詞:《先儒》
先儒緒業有師承,
非謂聞風便服膺。
康節易傳于隱者,
濂溪學得自高僧。
眾宗虛譽相賢圣,
獨守遺編當友朋。
門掩荒村人掃跡,
空鈔小字對孤燈。
中文譯文:
先儒傳承著偉大的學問,
不是聽聞便能領悟。
康節的思想傳播給隱居者,
濂溪的學問則來自高僧。
各種學派虛假地稱頌圣賢,
只有守護著遺傳的經典才是真正的朋友。
門閉在荒村,人們掃除過去的足跡,
空草紙上的小字對著孤燈。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劉克莊所作,描述了儒家學問的傳承和價值。首先,詩人指出先儒的學問需要通過真正的學習和師承才能夠領悟,不是僅僅聽聞一些風言風語就能夠理解。這強調了學問的深度和嚴謹性。
其次,詩中提到康節和濂溪,他們代表了儒家學派中的兩個重要傳人。康節的思想傳播給了隱居者,強調了學問的傳承和延續。濂溪則是從高僧那里學得了自己的學問,突出了學問的廣泛源泉。
然后,詩人指出許多學派常常虛假地吹噓自己,相互稱頌圣賢,但只有守護著真正經典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這對應著學問中的真假之分,強調了保持學問的純正和誠實。
最后兩句描述了門閉在荒村的情景,人們掃除過去的足跡。這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學問的衰落,只剩下草草紙上的小字對著孤燈,顯得格外凄涼和寂寞。這種景象呼應了前面提到的學問的真假之分,也對當時社會對于學問的態度進行了反思。
整首詩意味深長,通過對先儒學問的描述,表達了對于學問傳承和真誠的思考,以及對于時代變遷和學問淪落的憂慮。它呈現了一種對于真正學問的尊重和珍視,同時也對學問的虛假和衰落進行了批判,展示了詩人對于儒家學問的獨特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