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投老參陪杖屨間,頗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不惜分君一半山。
絕喜庚桑來畏壘,懶為涑水續君灘。
夷居巷處何嘗陋,但看當年孔與顏。
|
|
次韻二首解釋: 《次韻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投老參陪杖屨間,
頗容摘宋更薰班。
端能面我九年壁,
不惜分君一半山。
絕喜庚桑來畏壘,
懶為涑水續君灘。
夷居巷處何嘗陋,
但看當年孔與顏。
譯文:
我拄著拐杖,穿行在老參茅屋之間,
頗有幸能摘下宋代更薰(書香)的一枝。
你堅定地面對著我九年的墻壁,
毫不猶豫地與我分享半座山峰。
我再也不喜歡庚桑來襲的聲音,因為它會打破我的隱居,
我寧愿懶散地繼續在清漣的水邊與你共享灘頭。
我雖然居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卻從未感到卑微,
只因我看到了孔子和顏子當年的風采。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隱居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劉克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老參"指的是茅屋,"杖屨"指的是拄杖和草鞋,象征著清貧樸素的生活方式。詩人以自己與友人的交往為線索,表達了對友情和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第一首詩描述了詩人在老參茅屋中與友人相聚的情景,詩人感到非常高興能夠摘取到來自宋代更薰的文化饋贈,顯示了他對文化的珍視和對友情的重視。第二首詩表明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他寧愿與友人共享寧靜的生活,享受自然之美,而不愿意被喧囂和世俗所困擾。最后兩句表明,詩人雖然居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卻并不感到自卑,因為他在生活中看到了像孔子和顏子這樣的偉大人物,從而獲得了精神的滿足和自豪感。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劉克莊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隱居生活中的點滴細節,表達了對清凈、自由、樸實的向往。他用"老參"、"杖屨"等形象細膩地描繪了自己的生活狀態,將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展現了他對文化傳承的關注。
詩中的"宋代更薰班"一句,表明詩人對宋代文化的推崇,同時也表達了他與友人在文化交流中的歡愉。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流露出詩人對自然、友情和人文的熱愛之情。
這首詩詞具有鮮明的宋代特色,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自然、向往的生活理念,強調了對友情和文化傳承的重視。詩人通過將自然景物與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示了對隱居生活和純樸情感的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整首詩以平淡、樸實的語言風格為特點,沒有過多的修辭和華麗的辭藻,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感悟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這種平實而真摯的表達方式,使詩詞更貼近普通讀者的生活經驗,增加了讀者與詩人之間的情感共鳴。
總之,《次韻二首》這首詩詞以自然、隱居的生活為主題,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友情、文化傳承的重視。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詩人展現了對清凈、自由、樸實生活的追求,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