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定國見寄 / 作者:蘇軾 |
還朝如夢中,雙闕眩金碧。
復穿鹓鷺行,強寄麋鹿跡。
勞生苦晝短,展轉不能夕。
默坐數更鼓,流水夜自逆。
故人為我謀,此志何由畢。
越吟知聽否,誰念病莊舄。
(時方請越。
)
|
|
次韻定國見寄解釋:
《次韻定國見寄》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還朝如夢中,
雙闕眩金碧。
復穿鹓鷺行,
強寄麋鹿跡。
勞生苦晝短,
展轉不能夕。
默坐數更鼓,
流水夜自逆。
故人為我謀,
此志何由畢。
越吟知聽否,
誰念病莊舄。
譯文:
回朝如同在夢中,
雙闕映著璀璨的金碧光彩。
再次穿越鹓鷺之行,
勉強寄托麋鹿的足跡。
辛勤勞作使白晝短暫而痛苦,
周而復始,無法到夜晚。
默默坐著,數著更鼓的聲音,
流水在夜晚逆流而上。
故友為我策劃著未來,
這個志向何時能夠實現?
我在吟詠中思考,是否有人傾聽?
誰會關心我這莊舄的病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回朝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回到朝廷,卻感到如同置身夢中,雙闕(皇宮前的兩座門)映照著璀璨的金碧光彩,給他一種虛幻的感覺。他再次穿越鹓鷺之行,想象自己變成了麋鹿,寄托著遠離塵囂的愿望。
然而,蘇軾意識到現實的殘酷。他感嘆人生的勞苦和白天短暫而辛苦,一天天地過去,卻無法到達夜晚,也就是希望的彼岸。他在寂靜中默默坐著,數著更鼓的聲音,感受著時光的流逝,而流水卻在夜晚逆流,似乎與他的心境相悖。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蘇軾的無奈和思考。他感謝故友為他謀劃未來,但他對自己的志向能否實現感到迷茫。他在吟詠中思考,是否有人會傾聽他的心聲,誰會關心他這個病患的莊舄(指自己的境況)。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他回朝的復雜情緒和對人生的思索。他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內心的矛盾,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理想的追求,展示了他在世俗中的掙扎與迷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