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呈陽巖 / 作者:劉克莊 |
與君非復昔年時,我瞎君聾各已衰。
螢案頭光何必照,蟻床下斗不須知。
嵇康老覺形骸懶,扁鵲亡無耳目醫。
只恐蒲輪催強起,林間未免獨吟詩。
|
|
寄呈陽巖解釋: 《寄呈陽巖》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與君非復昔年時,
我瞎君聾各已衰。
螢案頭光何必照,
蟻床下斗不須知。
嵇康老覺形骸懶,
扁鵲亡無耳目醫。
只恐蒲輪催強起,
林間未免獨吟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嘆和思考。詩人與朋友分別后,彼此的身體狀況都已經衰老,互相間的交流變得困難。詩人認為,過去的歲月已經過去,不再回復,不必再用過去的光景來照亮現在的生活,也不需要關心現在的境況和困難。嵇康是一個古代文人和音樂家,他年老后感到身體疲倦,不再活躍;扁鵲是中國古代醫學家,他已經去世,再也不能治療耳目的疾病。詩人擔心時光的流逝會催促他重拾過去的激情,不愿意成為只能在林中獨自吟詩的人。
賞析:
《寄呈陽巖》通過描寫詩人與朋友的身體衰老和時光的變遷,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人用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比喻,將自己和朋友的狀況進行對比,凸顯了歲月對人的摧殘和無情。詩人并不愿意被過去牽引,他希望能夠擺脫過去的束縛,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詩人對時間的流逝和生活的變化感到焦慮,他擔心時光的催促會讓他重新拾起過去的熱情,不再能夠獨自自由地享受林間吟詩的樂趣。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